掐了鲁迅的烟谁来点燃思想的火 无理投诉引发争议。最近证券配资开户,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:有游客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版画中,鲁迅先生叼着烟。这名游客认为这版画“误导青少年”,要求拆除。
听到这个消息,我差点没把嘴里的烟喷出来。误导青少年?哪个青少年被误导了?她凭什么跑到鲁迅的故乡,硬生生掐掉鲁迅一直夹在手里的烟?如果掐掉了鲁迅先生手里的烟,又意味着什么?
鲁迅先生是大文豪、思想家,他烟不离手,这是基本事实。翻看鲁迅的老照片,十有八九他手里都夹着一根烟,或者嘴里叼着烟,烟雾缭绕,眼神深邃。那缥缈的香烟,如同他深邃的思绪,仿佛这位思想者依然在思考。
在鲁迅的照片和版画中,但凡手里有烟的,都更显神采飞扬,自然舒适,亲近率真,思考深邃。在我印象中,鲁迅先生就如那幅被投诉的版画里一样,始终是烟不离手。如果他手里没了香烟,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鲁迅先生不仅平时烟不离手,一天要抽50根烟,相当于两包半。这数字是鲁迅身边最亲近的人许广平统计出来的。她说:“每天在五十支左右。工作越忙,越是手不离烟,这时候一半吸掉,一半是烧掉的。”相比我来说,鲁迅先生简直是“老烟枪”,完完全全的烟不离手,一根接一根,抽了这根马上用烟屁股上的火续上另一根。
见亲戚、见朋友时,鲁迅先生也是吞云吐雾,烟抽得越多,气氛越轻松,思维越活跃。比如鲁迅和好友瞿秋白在一起的样子,两人手里都夹着烟,显得亲密无间。抽烟的朋友都知道,一根烟能很快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,同为烟民即为烟友,一个递烟、点烟的动作,尽显礼节,呼吸之间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黏合力量,瞬间赶走陌生感和距离感。因此,这幅画在烟民看来十分传神。
不仅如此,鲁迅先生哪怕是在大场合,见偶像,也是烟不离手。即使是会见萧伯纳这种国际大咖,鲁迅先生依然烟不离手,那份率真随性,简直是把“真性情”三个字刻在了骨子里。这哪是“不雅”,分明是“风采”、“风骨”。
萧伯纳1925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享誉全球,身形高大,比鲁迅高了半个头。但你再细看照片,鲁迅见了这样的大牛,依然烟不离手,舒适随性,不卑不亢,挥洒自如,连萧伯纳都被他的魅力所吸引,不禁身体右倾靠近他,眼神里满是欣赏。一旁的大佬蔡元培虽然气场强大,但依然显得有些拘谨。
这场面不可谓不大,但鲁迅先生依然烟不离手,宋庆龄先生没有说要掐掉他手里的烟,蔡元培先生也没有,萧伯纳也没有对鲁迅抽烟表示反感。这才叫尊重。不知道那位举报者,懂不懂尊重二字。
鲁迅先生身边的朋友和亲人,都尊重他抽烟的习惯,而且是持一种包容的态度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写道:“周先生每日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,便是躺在床上抽烟,所以床上的白色围帐,都被他常年抽的烟给熏烤成黄色的”。早起一支烟,一天才算开始,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生活习惯。
郁达夫曾生动地描述过鲁迅的吸烟习惯:鲁迅抽烟时,总是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,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放进嘴里,从不把烟盒拿出来让别人看到。这动作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可见香烟之于鲁迅先生的重要性,简直像空气一样重要。
许广平通过房间里的烟头,就知道鲁迅先生这一天是待在家里,还是外出办事了。当然,一天抽五十多根烟,鲁迅也不是全都吸到肺里了,而是抽一半燃一半,所以他的房间总是充满烟味,一般人受不了。
林语堂说,鲁迅抽烟把牙齿都抽黄了。这烟就是他的灵感源泉,是思考的“助燃剂”。难怪他的文章字字珠玑,句句入骨,原来都是被烟熏出来的精华。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,板凳坐冷绞尽脑汁需要烧掉很多脑细胞,鲁迅笔耕不辍,手里燃烧的不是香烟,而是一个孤独的思考者的思想,点燃的是思想启蒙的火焰。
如果在鲁迅先生思考和写作的时候,去掐灭他手里的烟,简直就是一种无理打断,简直要了他的命。鲁迅先生抽烟,不是为了品烟而抽烟,他对香烟的品牌和贵贱并不挑剔,大多数时候都抽比较便宜的香烟。高兴的时候,他会去买几盒好烟,被辞退了丢了“官”,也要买几盒好烟犒劳自己。
有人劝鲁迅戒烟,他反而吸得更多,甚至纸烟不过瘾,还吸起了雪茄。吸烟不是好习惯,鲁迅先生是学医出身,自然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,但他不能停止思考。他在文章里多次写到吸烟和思考、写作的关系。作为一个思想家,鲁迅先生是吸烟点燃自己,燃烧自己,照亮世界。
吸烟有害健康,鲁迅的死可能也和吸烟有关。但香烟是他思考的重要道具,如果一个思想者不能思考了,他还要长命百岁又有什么意义?当有人指责鲁迅版画中的香烟“误导青少年”时,我只想说:你懂个锤子!鲁迅抽烟,那是他的生活,是他的习惯,更是他创作的一部分。你把烟从他手里夺走,就等于强行掐断了他的思路,这是对历史人物的亵渎,更是对艺术创作的无知。
吸烟有害健康,文明在进步,青少年也在进步,相信他们不会因为看到鲁迅先生手里的烟,就染上不良习惯。一代代读着鲁迅文章长大的青少年,学会了阅读,学会了思考,了解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和劣根性,也更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,正在一点点变好,也在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。
那些看着鲁迅吸烟照片就要学习和指责的,恰恰暴露了其不学无术的本质。如今流量为王,那位女士无理取闹的投诉大概是为了哗众取宠。她不讲事实,不尊重历史,故意通过这种“反常识”、“无理取闹”的投诉来博眼球,搞流量,简直是把“无耻”写在了脸上。
我们也千万不要让她轻易得逞。鲁迅纪念馆的版画是为了展现鲁迅先生的真实形象,还原历史。鲁迅抽烟,这是客观事实,是历史的一部分。你不能因为自己的“洁癖”就去篡改历史,抹杀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。
如果按照这位女士的逻辑,那是不是以后所有历史人物的画像、雕塑都要经过“净化”?关羽不能拿刀,李白不能喝酒?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。投诉批评要尊重客观事实,尊重历史人物。否则,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参观。你可以不去,但鲁迅的版画不能没有香烟。
鲁迅先生的伟大不会因为他抽烟这个不良嗜好而变矮,而在于他用笔杆子唤醒了国人,用思想照亮了黑暗而更加高大。他的烟是他思考的伴侣,是他创作的灵感,也是他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具象化特征。这烟非但没有“误导青少年”,反而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、更加鲜活的鲁迅。
那些想通过“鸡蛋里挑骨头”来博眼球的人证券配资开户,省省吧。建议有关部门大胆曝光这些恶心的“举报者”,让他们有点羞耻心,付出对等的代价。
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